2016/2/11

料理屋塚乃家與鐵路便當

昔日新竹有一處饒富盛名的日式料理屋塚乃家(又作塚迺家) ,最遲於明治31年就已營業。它開在新竹火車站對面,在鐵道運輸取代以往南北往來的官道之後,可謂位於新竹的玄關;官吏送往迎來不用長途跋涉,佔有地利之便。再加上供應的是地方上為數不多的純日本式料理,又有正港日本來的內地女侍,可能也是來往的日本人,消解鄉愁的管道吧。可以讓日本人心情很好,無怪乎生意很好。

明治36年「旅團對抗」(類似後來我們的師對抗,我一直很懷疑這是不是「白團」後來教給國軍....),報紙講得很明白,此時的大演習就是刻意演給台灣人看的,要顯示帝國的威光。當時演習統監部(今日的統裁部)很妙,就設在塚乃家 。

五年理「番」計畫打得如火如荼(灰頭土臉),討蕃凱旋,要在塚乃家請吃飯 。

開股東會(新竹製腦),毫不意外要在塚乃家辦。

有總督府局長(含)以上等級人員來訪,更是得在塚乃家。否則若是無法賓主盡歡,就慘了。

當時視察行程的定番(如大正四年 內田嘉吉到訪),大約是從新竹車站下車後,先參觀若干特色產業(通草帽席、芳源製酒),優先拚經濟,然後下榻塚乃家。一天以上行程,會到醫院或其他官署參訪,或去學校講講話。然後到地方首屈一指的豪門北門鄭家參訪,或至鄭家位在樹林頭的佛堂─淨業院禮佛。參拜者是否虔誠,無從得知,重點是跟老鄭小鄭交關交關。當事人若無演講或其他行程,則趕往下一站。

參訪者本身不單純是觀看者或是接受招待,也扮演地方當局強有力攏絡體系的一環。鄭家時時有要人貴客到訪,讓鄭家維持自己是高門的「身分感覺」,官方也才能藉此動員鄭家看似近乎無窮的財力。雙方高來高去。

塚迺家就這樣扮演著地方日本人南來北往的樞紐,也是官員與有力者之間的社交空間。

大正十五年,塚迺家發生火災,付之一炬。正好之後鐵道部要整頓火車便當的販售業務(驛弁),新任站長發現前任站長形同特許塚迺家永久營業,要把它換掉。塚迺家的女將很妙,大為不滿:

鐵道草創之初,本店做便當給大家吃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姐的店剛燒掉手頭緊,需要這筆錢啊。

上面的說法當然是筆者koso後的結果。不過,撇開加油添醋的部分,這論點還是怪怪的對不對?妙的是還有部分「新竹市民」(應該是日本人)跳出來護航。因為,塚乃家對他們而言有特殊的情感,不能讓他倒。事情鬧到新竹警務部長也感覺尷尬,出面協調,後面是否真的換人經營,不得而知。

塚乃家,後來據說在大空襲中燒掉了。不然,目前雜亂無章像大雜院的火車站門口,起碼可以多一些梗向來往的遊人述說。鐵路局還可以多幾種「百年口味」的便當可以賣。

文創產業嘛。科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