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/30

重讀「斷捨離」


山下英子的《斷捨離》已經出版好一陣子了,而且之後有許多相關圖書甚至電視節目問世。呈現的方式雖然多樣,但山下英子要表達的,不外乎俗話說的「不役於物」,拿回人生的主導權,讓人生的主角變成自己。為了不被這些身外之物給束縛,時時問自己:「這個」現在用不用得到。若是情感上無法割捨,作者也指出一條修練之道,讓人安心地豁然告別。




定義:

  • 捨棄不需要、不舒服、不愉快的物品,利用收拾雜物整理內心的廢物。
  • 透過反覆的斷與捨,達到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


為何要斷捨離

  • 斷捨離不是提倡簡約貧困。是留下最貴重的東西,讓豐裕的能量包圍著自己。
  • 減少未來的煩惱。沒冗餘東西可清,無形中省了空間與時間。
  • 捨不得丟掉、不想丟掉 > 是累積情感層面的問題
  • 即使不需要也不丟 會變感覺麻痺 便祕累積毒素 執念變成負面的束縛
  • 斷捨離讓住家更健康,乾淨使人放鬆


心法

  • 把時間軸鎖定在現在、當下,不為非日常的狀況花費太多心力和空間。
  • 以前的「整理整頓」是為了公共秩序與他人;斷捨離則是為了「自己」。
  • 以自己為主角,而不是這物品有多珍貴;從考慮東西還能用=>變成對我而言現在這個有沒有用
  • 認為某些東西總有一天會用到....是不切實際的。
  • 著眼於不丟掉的損失=>東西一多就不得不整理、不得不反省浪費... 不整理,才是吃虧
  • 不要否定他人、不要覺得別人的東西像垃圾。斷捨離從自己先做起。



實作層面

  • 從源頭只買有用的東西 => 用不到的清除則不用收納 =>甩開執著
  • 只留用得到的嚴選精品,用對自己而言有價值的東西。真的用得到的才有價值。
  • 縮小範圍動手 即使是一個抽屜也可以。
  • 難以下手的話,先從簡單的「是不是垃圾」二分法開始。接著從身心安適、讓舒服的角度思考;最後的感性層面判斷則留到最後。
  • 整理後的收納空間不要忘了留白。留白凸顯出物品本身的美好與可貴。


感性與情緒
  • 斷捨離是在修煉戒除選擇障礙、無法讓步的情緒。很多事事後退一步想,不過如此。
  • 許多猶豫其實都不需要。過往的人事物,都會隨風而逝的。
  • 真的很難斷離時,丟掉東西的時候,對東西說對不起、謝謝。
  • 藉由這個步驟,跟當初藉由這個物品產生緣分的人際關係道別。
  • 有些東西對方也許根本忘了,你卻還記得。
  • 讓自己戒除對過往的恐懼,往前邁進。緣分結束的時刻來臨,就瀟灑地放手。